close

  一輛便民服務車、一本民情日記、一張民情“連心卡”、一個網絡管理平臺,豐縣在群眾路線活動中摸索出一車、一記、一卡、一網的“四個一”走村串戶工作法,讓全縣15萬餘戶百姓感受到貼心服務。
  10月17日上午9時,梁寨鎮辛莊村,便民服務車準時進村,村民李雷和幾十位老鄉早已聚在一起。“我們都記好了日子,盼著和職能部門當面交流。”李雷最近惹了官司,向鎮司法所所長侯先亮詢問起聘請律師的事。侯先亮記錄下有關情況,向記者感言,“我們每個月跑十多趟村子,能為百姓做點事,雖然累一些,但心裡開心。”
  梁寨鎮20個行政村,最遠的村距離鎮區有30多公里,留村的多是老人,出門辦事不便。去年5月,鎮里開通服務車,每月1日至20日分別下一個村子,至今已進村開展計生、農業、法律等方面的服務357次。
  走百村、進萬戶、察民情、解民憂。梁寨鎮是豐縣“走村串戶”的發起地,全鎮148名幹部每人包掛上百戶人家,成了村民們的“貼身管家”。每名幹部都有一個網絡賬號,在民情信息平臺上記錄下百姓家庭基本信息、問題訴求、解決進展等,實現數據管理、工作跟蹤和監督評估。
  “王委員,你咋又來了?”“來看看你。”在農戶祝遠征家,腿腳不便的他走到門口把梁寨鎮政法委員王峰迎進了屋。因為一場事故,年過五旬的老祝落下腿部殘疾,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。王峰在走訪瞭解後,三天兩頭給他做心理疏導,還幫他開了家小店,這才讓老祝有了笑容。王峰在民情日記中寫道:“現在信訪量明顯少了,說明幹部只有接地氣,幫百姓疏怨氣,大家才能更和氣。群眾有困難我們幫解決,平時常到他們家裡轉轉,哪怕聊聊天,乾群也能更親。”
  不僅是幹部主動走下去,百姓有難題,一個電話就能找到幹部尋求幫助。來自大沙河鎮的劉芹在梁寨鎮區經營一家婚慶公司,在她店內,記者看到一張便民服務卡,上面印有鎮班子成員、鎮部門負責人的工作職責和手機號。“我給鎮‘一把手’王書記打電話反映店面前亂擺攤點問題,當天就清理了。”劉芹說。
  “我們幹部的電話全天候保持暢通,百姓有問題可以隨時找我們。”梁寨鎮黨委書記王磊說,矛盾和問題不能想著去躲,能改的馬上改,能做的馬上做,一時處理不了的,也要拿出計劃,等條件成熟再解決。
  為了讓傾聽群眾心聲的“觸覺”再延伸,梁寨還在人口最密集的鎮廣場邊建起民情民意志願者促進會,11位在群眾中很有威望的老人每天值班,進行政策宣傳、群眾接待、民情民意採集、化解矛盾工作。工作半年來,他們搜集了幾十條合理化建議。
  幹部帶著感情下去,迎著矛盾下去,化解的是難事,凝聚的是民心,理順的是民意。在梁寨淵子湖畔有片300畝“百姓林”,這裡的近4000棵樹,全是老百姓自發捐的。鎮里有名的老上訪戶梁響遠,捐了2棵樸樹和1棵槐樹,還發動親朋一起捐,“現在幹部常來下訪,很多問題解決了,我還上訪乾啥?”本報記者 王 岩  (原標題:幹部常來“下訪”,我還上訪乾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slvwfyr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